明代诗人笔下的煤炭咏颂
发布时间:2017-09-29 15:17:03 点击量:
于谦,明代名臣,浙江钱塘即今杭州人。23岁举进士,初授御史。明宣宗登基后当廷“奏对”,于谦“音吐鸿畅”铿锵利落,圣颜大悦。不久,宣宗叔父、汉王朱高煦举兵造反,宣宗御驾亲征终于迫降,指令于谦当面“口数其罪”。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连称“万死”。继而,朝廷拟派大臣巡抚地方、强化管控。宣宗亲书诏令,越四五级破格提升33岁的于谦,以兵部右侍郎衔巡抚山西、河南。后巡抚正式定为官爵,于谦实际上就成为山西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巡抚。
于谦到任后,清廉勤勉,律己极严,“轻骑遍历所部”,跑遍两省各地“延访父老”请教问政,治绩斐然。当时官场贿赂公行,于谦赴京办事却总是“空橐以入”,连土特产都拒绝携带。并作诗明志“绢帕麻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于谦曾被构陷,“系狱三月”几乎“论死”。但山西、河南“吏民”一再上书,签名请“留谦者”数以千计,驻地皇族藩王也出面支持,终致官复原职。
于谦任巡抚长达19年,“平生所作诗文”据其子于冕言也以晋、豫二省“为多”。这首《咏煤炭》,则深情讴歌了地方特产,借以抒发了自己高尚的人生抱负。山西是著名的煤炭之乡,但古代士大夫专门为之讴歌者屈指可数,寥若晨星。因此,此诗绝对算得上是山西乃至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稀篇章,又鉴于那首“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石灰吟》实系伪托,所以只有此诗才是体现于谦政治理想的货真价实之作。
凿开混沌得乌金,(凿开沉睡的世界采得可贵的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孕蓄着光明点点饱藏着暖意融融。)
爝火燃回春浩浩,(微微的火苗燃回了春日的和煦,)
洪炉照破夜沉沉。(熊熊的洪炉照破了夜幕的深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青铜的重器全仰赖这样的烈焰锤锻,)
铁石犹存死后心。(铁一般的石块却满怀牺牲的赤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但愿那天下苍生都能有个温饱,)
不辞辛苦出山林。(你也要不辞辛苦毫无畏惧走出山林。)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于谦奉召回京,实授兵部左侍郎。次年,英宗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失败,被俘于河北怀来土木堡,英宗之弟景泰帝即位。未久,瓦剌挟持英宗直逼北京,于谦受任兵部尚书“率师”列阵“九门”抵抗,终于击退来敌。一年后瓦剌求和,释放英宗归来。景泰帝时,于谦一直是核心辅臣,其“论奏”帝无“不从”,加之性格刚强,嫉怨者众。景泰帝八年,朝臣徐有贞等人发动政变,迎立英宗复辟。越数日于谦以“谋逆”等罪名被杀,死后查抄“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英宗也颇后悔。10年后,明宪宗予以平反,明孝宗时获谥“肃愍”,神宗时升谥“忠肃”。清代时钦定为列朝79位贤臣之一,陪祀北京历代帝王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