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海河联运码头项目试运行
日前,全国最大的海河联运码头项目——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开港试运行,嘉兴港海河联运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刚刚出炉的港口三季度运行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随着港口腹地经济的逐步复苏,嘉兴港生产形势整体趋稳向好。
据悉,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河联运项目,建设规模为3个3.5万吨外海卸船泊位和18个500吨级内河装船和待装泊位,码头岸线长694米,年通过能力3100万吨,其中外海码头卸船能力1560万吨,内河码头装船出运1540万吨。
作为嘉兴港首个专业化煤炭作业码头,项目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都贯穿了“黑色煤炭、绿色营运、科学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及环保要求,项目的建成对提高全省煤炭海运接卸能力、保障浙北地区电煤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项目的开港试运行,对嘉兴港稳步推进港口煤炭作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借助这一项目,嘉兴港可以推动煤炭装卸从乍浦港区逐步转移到独山港区的专业化作业,通过海河联运引导煤炭运输从陆路转移到水路,从而进一步减轻港口煤炭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港口煤炭作业效率。”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不仅是煤炭生产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嘉兴港一直积极推进港口功能不断完善。正是在这种不断转型的思路下,今年嘉兴港的港口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记者昨天从市港务管理局获悉,今年1至9月,嘉兴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147.3万吨,同比增长9.2%,好于全省沿海港口平均增速。
“9月份,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7万吨,其中完成煤炭吞吐量240万吨,特别是在进口化工品的带动下外贸吞吐量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夏季高温导致用电负荷骤增从而引发电煤需求增加,外贸吞吐量自年初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以及腹地经济好转带动其他货种增加,是推动全港港口生产回升的主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以来外贸吞吐量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9月份,嘉兴港完成外贸吞吐94.2万吨,1至9月份累计完成868.8万吨,增长24%,高出去年同期增速22.7个百分点。此外,记者注意到嘉兴港的主要货种均在持续回暖。全港吞吐量在百万吨以上的货种煤炭、石油、矿建材料、钢铁及其他类这五大货种,年初时同比增幅全部为负,到9月末,则呈现四正一负的态势,回暖趋势明显。
而从三大港区的分布看,吞吐量呈现三个港区均有提升。其中,乍浦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3739.4万吨,占全港吞吐量的72.6%,同比增长12%;独山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096.4万吨,占全港吞吐量的21.3%,同比增长2.1%;海盐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311.5万吨,占全港吞吐量的6.1%,同比增长2.6%。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 电话:400-0475286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