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蒙东    服务东北    面向全国
新闻中心

一吨煤的利润买不到一瓶饮料

发布时间:2016-05-23 08:37:00 点击量:

       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到一瓶饮料——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曾如此慨叹。

山西煤炭行业从2014年的盈利28.7亿元,跳崖至2015年的巨亏94.25亿元,这是多年来首次煤炭全行业亏损。

进入猴年,煤炭行业仍未出现回暖的任何迹象,煤价还在下跌,市场继续萎缩。

“煤炭去产能”,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流行词汇。有山西媒体称,山西省正在采取“五个一批”措施去产能,即:依法淘汰关闭一批“僵尸煤矿”、资源枯竭等煤矿;行业重组整合一批优质煤矿;退出一批“减量置换”煤矿;依规核减一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灾害严重矿井;搁置延缓一批不具重组整合条件的煤矿。

然而,过去数年行政推动的多轮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已使山西诸多煤企债台高筑。

早在前年和去年,山西煤企已经开始大幅降薪,但无法挽救煤炭市场颓势。大面积的“转岗分流”“开源节流”,成为山西煤炭企业的“次选择”。

目前,山西各大国有煤炭集团,如同煤、焦煤、晋煤、阳煤、潞安,相继下发了转岗分流、停薪留职、休假待岗等内部救市措施。

其中,焦煤麾下的西山煤电集团,对各大分公司、子公司下发了具体指标,欲在2016年减员12517人,占在册人数的15%。

有西山煤电集团高管透露,山西高层对此的指示是“谁的孩子谁抱走”,煤炭国企不能将职工简单推向社会,企业必须内部消化。

焦躁的情绪笼罩着整个矿区,在为前途和生计担忧的同时,许多职工喊出了心中困惑:“黄金十年,煤炭企业赚的钱去了哪里?”

“僵尸”自救

见到赵晓红时,他刚获得片刻闲暇,办公桌上铺着一本马化腾写的《互联网 》。在太原西山这个从业者群体素质普遍不高的矿区,此景令人眼睛一亮。

但是,互联网思维并未带来什么帮助,作为西山煤电集团白家庄煤矿的党委书记,赵晓红春节后一直焦头烂额。春节前,《西山煤电集团转岗分流考核管理办法》的讨论稿出炉,并在少数企业高管中传阅。根据文件要求,3080人在册的白家庄煤矿,需要转岗分流1200人,比例高达39%。

在西山煤电集团的52个分公司、子公司中,白家庄煤矿的转岗分流人数高居榜首。在今年1月23日,《白家庄矿业公司实施双向选择及经营承包的暂行管理办法》紧随出台。正是这份“对外严格保密”的暂行管理办法,引发基层职工诸多不满,让赵晓红等高管手忙脚乱。

2月27日,《西山煤电集团转岗分流考核管理办法》的讨论稿正式在西山煤电职代会上通过。这意味着,该集团2016年转岗分流12517人、占在册人数的15%的目标,将被严格执行。但该文件在网络上昙花一现后,就瞬间消失,难觅踪迹。

和赵晓红一样,许多西山煤电集团的干部讳言“失业”“下岗”和“裁员”等词。他们强调现在的国企只是“转岗分流”。

白家庄煤矿距太原市中心约15公里,距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总部约4公里,始建于1934年。因为资源面临枯竭、债台高筑,不得不于2004年宣布“政策性破产”。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底,白家庄煤矿累计亏损8000余万元,企业资产1.36亿元,债务1.73亿元,早已资不抵债。

为摆脱困境,白家庄煤矿一直在筹备新的接替矿井——年产500万吨的古交杨庄新矿,至今尚未建成。于是,白家庄几千矿工开始在原有井田上进行“残采”,即开采昔日残留的边角料资源度日。

目前,白家庄的坑口含税价为每吨65元,而吨煤开采成本则高达300元以上。按年产100万吨计,该矿每年会亏损2亿元以上,且“开采手续需要三个月一审批”。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白家庄煤矿都是不折不扣的“僵尸企业”。但是,这样的国有企业偏偏一直顽强地活着。其中逻辑,是“几千人总要吃饭”。

赵晓红抱怨,煤矿这个行当,一线工人都是“一人养活一家人”,而且国企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譬如每年安排大量退伍军人和矿区子弟就业。(来源:国际能源网)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 电话:400-0475286

上一篇:中央拨付276亿元支持钢煤去产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