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蒙东    服务东北    面向全国
新闻中心

治霾需煤炭“减量化”和“集中化”

发布时间:2015-12-10 09:03:13 点击量:

       近日,京津冀地区PM2.5严重爆表,短暂“蓝天”后,雾霾今天再度来袭。燃煤污染一直被视为雾霾的最大“元凶”,于是,有人怪清洁煤推广难。为什么会推广难呢?光烧清洁煤就能治霾吗?
       控制燃煤污染以治雾霾,清洁煤成“救星”。煤炭散烧对大气污染“贡献大”。“成也煤炭,败也煤炭”,这句话是中国的真实写照:我国依赖煤炭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却牺牲了环境。如笼罩在雾霾阴影下的河北省,“散煤”燃烧问题就很严重。正因如此,很多专家认为,治理“散煤”燃烧是治霾的着力点。由此,从上到下纷纷制定洁净煤推广任务,京津冀地区是重点。但现实中,清洁煤推广阻碍重重。相比散用劣质煤,清洁煤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能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但其推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多头管理,造成制度性障碍。以河北省为例,该省推广清洁煤已有两年,但却成绩惨淡。
一部分人只看结果,将清洁煤推广难的矛头指向农民不配合。不可否认,农民确有对成本的考虑,但清洁煤接受度低,制度障碍也是“推手”。多头管理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各部门“打架”,导致清洁煤推广做无用功;二是不能环环相扣,致使清洁煤生产企业生存艰难。虽然多个部门都参与到雾霾治理中来,但在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下,雾霾天气反而愈演愈烈。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让企业难“奉命行事”。对供热企业来说,首要考虑的是成本。一方面,守法成本高。如果要严格执行“限煤令”,企业不仅要更新设备;还要高价购买优质煤。没有甜头可吃,企业就会“阴奉阳违”。另一方面,违法成本低,也让企业“放心”违规。集中检查能够发现问题,但平时地方政府却对违规环境污染现状却视而不见。
既然清洁煤推广如此艰难,不如认真考虑“去煤化”。国际经验表明,改变整个能源的消费结构是重点。而对中国来说,煤炭“减量化”和“集中化”利用才是重点。单就“散煤”来看,比起推广清洁煤,煤改气也更为现实有效。
      “散煤”因其难以集中治理导致单位燃煤治理成本高,应是“以气代煤”的重点。但现实中,火热上马的“煤改气”项目,改造对象却从“散煤”转移到了“大电厂”。事实上,热电厂“煤改气”项目是地方政府“目标驱动”下的投机行为。由于国家制定了煤炭“减量”目标,压“散煤”难度很大,但压大企业用煤相对容易,于是一些地方制定减排政策“避重就轻”,将宝贵的天然气资源用在可通过煤炭清洁技术有效减排的地方。
       清洁煤推广作为暂时性的过渡政策,能够缓解雾霾问题。但现实中推广却面临阻碍重重。与其纠缠“无效”之事,不如放长眼光,分阶段制定计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煤炭的“减量化”和“集中化”利用。(来源:荆楚网)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 电话:400-0475286

上一篇:年关将至 煤价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下一篇:治霾需煤炭“减量化”和“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