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煤炭业 赚赔都“说了不算”
从宏观上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据测算,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6亿吨,同比下降2.2%,其中电力行业耗煤3.3亿吨,下降5.6%;钢铁行业耗煤1.05亿吨,下降0.9%。3月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耗煤同比下降15.8%。
从能源结构看,洁净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替代作用明显。2014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2013年的 15.6%提升至2014年的16.9%。今年前2个月,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7.5%,水力发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增长12.7%、31%和 22%,火电则同比下降0.8%。
从煤炭市场本身看,由于在“黄金十年”煤炭产能迅速扩张,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27万亿元,8年来累计新增产能达30亿吨。目前,全国煤矿产能超过40亿吨,在建产能在10亿吨左右。
此外,一些地方和煤炭企业违法违规盲目建设生产和超能力生产问题比较突出,采取“以量补价”方式竞相降价促销,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了产能过剩压力。一些煤炭用户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招标采购方式压低煤炭采购价格,或改变煤炭交货方式和货款结算方式,或延缓付款、增加承兑比例,使煤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这两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大,不少低效产能退出了市场,而大型国企和仅存的少量民企也在减少产能,这导致市场供需相对平衡,而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成本较高,其煤炭价格已没有多大下降空间;另外,随着需求旺季到来,某些系列的煤炭已经出现缺货的状况,下游用户有补库存的需要,这将对价格形成支撑。但由于南方持续降雨,短期内煤价还是以企稳或小幅反弹为主。
据了解,近几年由于进口煤的冲击、新能源的普及以及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国内煤价一路下跌,煤企经营艰难。(来源:欧浦钢网)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 电话:400-0475286。
上一篇:甘肃省发展煤化工或困难重重
下一篇:通辽:五项配套机制 开拓电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