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1庆煤矿事故彰显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迫性
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快讯,10月31日11时33分许,重庆市永川区金山沟煤业有限责任有限公司(证照齐全,生产能力6万吨/年)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重庆市立即开展煤矿停产整治工作,要求所有煤矿立即停产,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步好转的背景下,事故的发生既让人扼腕痛心,更值得深刻反思。
据有关材料反映,当前我国煤矿数量共有约万处,其中30万吨/年及以下的小型煤矿6000多处,东北、西南、中南地区还有数量众多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小型煤矿,金山沟煤矿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些煤矿资源条件差、安全基础薄弱、监管难度大,已经不符合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为落后产能。2015年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数量占到70%,产量仅占15%,而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是煤炭行业去产能和兼并重组的一个重点。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明确提出了各地引导退出煤矿的技术和资源规模,其中晋、蒙、陕、宁等4个地区产能小于60万吨/年,冀、辽、吉、黑、苏、皖、鲁、豫、甘、青、新等11个地区产能小于30万吨/年,其他地区产能小于9万吨/年。根据有关部门通报,全国目前已经列入“十三五”去产能计划的小型煤矿有2600多处,没有列入的3000多处。相关部门已经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结合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和区域产业布局,进一步对小型煤矿提出分类处置措施。
金山沟煤矿事故的发生,再次彰显了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各地不能抓住去产能的重要机遇,抓紧关闭或重组类似金山沟煤矿这样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可以预见,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有的煤炭企业仍将陷入“事故-停产整顿-复工复产-事故”的怪圈,全行业也就难以真正实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