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供给侧改革需加快专项基金设立
监管部委、行业协会实施了多年的煤炭限产、减产工作,终于有望在"供给侧改革"中实现大踏步前进,而且限制煤炭还"肩负"着治霾重任,所以预计煤炭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限制发展的主要行业。
事实上,近年煤价持续走弱过程中,已有相当数量的煤企出现持续亏损,之所以难以做出必要的减产动作,除了守住市场、承担就业等藉口之外,保持必要的资金流转、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才是重要因素。
某煤企营销管理部负责人曾直言,由于当地产业结构单一,虽有风险,但银行仍倾向于向煤、焦、钢等实体产业贷款。而煤炭作为省内重点企业,肩负地方发展重任,不管行情好坏,也要完成生产、纳税等项任务,所以煤企也确实需要银行的支持。这样一来,煤企按期还款就必须要做到,如果减产,煤企势必出现周期性甚至长期的资金紧张,进而影响银行贷款的偿还,届时出现的一系列后果,多半是企业以及银行难以应付和处理的。
与之相对,银行方面也是压力满满:煤炭企业自市场化初期就被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一直到2011年之后,随着煤价持续的震荡、深跌,以及钢铁、铁矿石、铜铝等产品重复质押等融资问题爆发,银行针对大宗商品及企业的信贷态度开始转变。但多数身为地方国资控股、持股的煤炭企业,正常经营性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也尽量予以保证。如果这些企业不能按时还贷,银行必将承受重大损失,相关人员将承担责任。
在2015年,坊间相传监管层成立行业整合基金,之后却不了了之;在此之前,国资委几次要求,鼓励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兼并重组,除了几家省内企业换换牌子之外,实际收效也十分有限。可见,涉及到具体单位、部门的权责利益,行政指令面对的阻力依旧难以估计。
考虑目前国内面临的经济和产业形势,建议监管部门强化煤炭等行业产能退出、兼并重组等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时设立与之相关的专项基金,针对具体煤企制定中长期偿债协议,减少乃至免除退出企业及兼并主体单位的后顾之忧,以实现加快淘汰冗余的行业产能、妥善安置转岗人员,最终支持行业脱困、完成转型升级的目的。 (来源:中国煤炭网)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 电话:400-0475286
下一篇:山西煤炭出口量创13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