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市到底要不要救 怎么救?
自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直线下跌,煤炭价格先后跌破一系列所谓的“政策底”,坚定不移地继续探寻“市场底”,各大煤企的应收账款高启,营业利润萎缩,亏损面扩大,经营困难加剧,安全生产、矿区稳定受到挑战。
煤炭市场为什么下跌?
通缩预期下的煤炭需求下降是首因,供给过剩是主因。一是宏观经济发展进入阶段性高点,在07年GDP增速达到高峰,需要调整。二是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能源结构。
受制于上述两因素,煤炭刚性需求由原来的旺盛变为低迷,由原来的的供不应求变为过剩凸显。
那么煤市到底要不要救,怎么救?
目前来看,一致的观点是只有解决产能过剩,才能救煤市。而观点的分歧是到底要不要限制煤炭最低保护价。
前几天,丰矿煤炭物流发起了《煤炭要不要限价》的投票活动,2/3的人认为应该限价;1/3的人认为应该让市场决择;
我们认为:市场才是煤市发展的试金石,市场才是检验煤企竞争力的试金石。唯有依靠市场的力量,煤企才能优胜劣汰,煤市才能健康发展,唯有凤凰涅盘,才能浴火重生。
目前看来,在煤炭供需求进入“新常态”之后,市场机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政府限价救市还不到时机。具体说:
一、以销定产的买方市场失灵
煤炭市场供给过剩众所周知。然而众多煤企却采取了“以量补价”的传统思维来降低煤企成本,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供过于求的状况, 违背了以销定产的买方市场原则。
同样,僵尸煤企的大量存在,产一吨亏一吨,不停产、不退出,依然如故;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建矿井和现代化矿井,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核准,生产成本优势因限量而未能得有效发挥。“优胜劣汰”成为一句口号。
二、国企中存在大量僵尸矿井
煤矿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僵尸矿井。在当前煤炭市场资金流动性差、煤炭企业应收账款高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国有企业会因国资背景,更易获得银行授信,资金获取更易于民营煤企,致使国有企业中的僵尸矿井大量存在,而原本竞争力强、能带来更多利润的民企却常常受限于银行贷款、政策支持,维系困难,变为"假僵尸"。
三、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
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是方向,煤炭比重下降是必然,煤炭市场充分竞争是迟早。让市场发挥作用,让煤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作用,让煤企优胜劣汰更符合产业政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救市却让一些无资源优势、无竞争力的老矿井得以残喘,该停的没停,该关的没关,该退出的没退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
四、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失灵
煤炭企业少了一份挖潜,多了一份抱怨,所以天天求救市,希望通过政府救助,让企业在与进口煤竞争、与省外煤企竞争、与竞争力强的煤企中换得政策优势。众所周知,煤炭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而国有企业又承担着过多的就业和其他社会责任,市场意识不足,主动创新不够,竞争力不强,简单地认为国家企业、国有大企业是不会倒闭的,政府不会不管。事实上,被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帮助煤炭行业走出困境,反而可能会使煤炭行业对政策产生过度依赖,进而影响行业调整与整合进程,最终使煤炭供给与需求长期失衡,使煤炭行业长期颓势成为一种常态。
综上所述,当前煤炭价格下、当前竞争格局下,破解煤炭困局,拯救煤炭市场,需要的是市场之手,而不是政府限价保护。因为只有市场之手,才能让参与者主动地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以成熟理性的心态看待煤市起伏;只有市场之手,才能让煤炭产能真正瘦身,才能让煤炭企业真正强身;只有市场之手,才能让煤企应用新技术、立足新产业,转型升级;唯有市场之手,才能让优势煤企加大兼并重组,优上再优;只有市场之手,才能让弱势煤企转产、破产,有序退出。只有市场之手,才能让煤炭市场进入新平衡,让煤炭行业适应新常态。(来源:丰矿煤炭物流)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 电话:400-0475286